2021年7月24日,中國安全生産協會組織專家對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創新中心、蘇州尋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危化品重大生産安全風險感知通信預警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鑒定。
本次科技成果鑒定會由中國安全生産協會康榮副會長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院士擔任鑒定委員會主任,李伯虎院士、費愛國院士、孫龍德院士、蘇東林院士擔任副主任。鑒定委員會專家還包括李紅臣教授級高工、康榮學教授級高工、朱珍民研究員、陳遠知教授、黃智剛教授、田子建教授等。學校科研院院長賈慶軒教授出席會議。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教授,項目負責人鄧中亮對項目進行了彙報,并回答了專家的提問。經過評審,鑒定委員會一緻同意“危化品重大生産安全風險感知通信預警關鍵技術及應用”通過科技成果鑒定,專家認為“該項目技術難度很大,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整體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多項技術等處于同領域國際領先水平。”
生産安全保障是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堅實基礎。化工、能源及冶煉等是世界各國的重大基礎産業,易燃、易爆、有毒,一旦出現重大事故,社會影響和經濟損失不可估量。傳統"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産保障基本方針已不能适應現代化生産的需要。該項目面向重大生産領域安全保障的重大需求,突破了"網絡覆蓋盲區多"、"危險區目标識别跟蹤及安全隐患發現難"、"情景化風險預警能力弱"、"快速可靠減災救援難"等重大瓶頸。發明了包括高安全、可控精細覆蓋、易擴展的無線網絡組網與通信系列關鍵技術、全時空目标感知、智能識别與高精度跟蹤系列關鍵技術、海量多維異構數據融合決策與情景化風險預警等系列核心技術,創建了基于本安控制的一體化快速可靠減災救援裝備與重大生産安全智能監管系統,成果已成為國家應急部化工生産風險監控核心支撐,完成了中化工、中石化、中海油等多家大型企業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裝備出口應用到多個國家的化工、能源、消防等領域,如英國BP石油、德國巴斯夫等。事故發生率顯著下降,為“一帶一路”倡議發揮重大作用,效益重大。引領了生産安全保障從"被動撞擊響應"向面向風險的主動預防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