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帶無線技術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包括無線通信與智慧微波、 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微波電路與射頻芯片、毫米波/太赫茲天線、光無線融合通信、基于機器學習的信号處理技術、通信網絡大數據分析等。中心主要包含三個研究團隊,詳細介紹如下:
團隊成員:劉元安、唐碧華、高錦春、吳永樂、于翠屏、吳帆、範文浩、張洪光、黎淑蘭、劉凱明、劉芳、王衛民、蘇明、郭星月、袁東明、冉靜
團隊簡介:團隊學術帶頭人劉元安教授為IET Fellow、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負責人;團隊成員包括,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和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吳永樂教授、入選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于翠屏教授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吳帆副教授等16名專任教師,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9名、講師2名,形成了一支具有創造力、凝聚力的學術團隊。
團隊承擔高水平的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國家級項目,中央各部委計劃、北京市産學研、廣東省産學研、跨國IT企業委托、國内企業委托等項目,年均到賬科研經費逾千萬元。多年來,團隊取得了豐碩的創新性成果。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國家級項目50餘項;在IEEE Tra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IEEE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 o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Tra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IEEE INFOCOM、IEEE ICC、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等國内外重要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700餘篇,其中200餘篇被SCI檢索、500餘篇被EI檢索,出版《寬帶無線接入》等專著四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40餘項;中心成果曾獲中國電子學會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獎等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2015年劉元安教授主持的項目“天線多頻技術及在多模移動終端的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6年,劉元安教授帶領的“無線接入網高能效微波集成器件”團隊獲中國電子信息科技創新團隊獎。
團隊擁有千餘平方米的科研工作場地,科研工作環境良好。實驗儀器設備精良,擁有矢量網絡分析儀、頻譜分析儀、信号分析儀、矢量信号源、示波器、邏輯分析儀、場強計、标準天線等高性能設備,擁有國家标準3米法電波暗室、法國Satimo SG24多探頭天線測試系統和三維MIMO OTA暗室,具備國家認證的檢測實驗室資質。
團隊為研究生創造了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注重培育團隊意識和學生多元培養,近3年來,15人次獲國家獎學金和企業獎學金,10人次獲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等省部級榮譽,20人次獲學校優秀畢業生、優秀研究生、優秀學生幹部等校級榮譽稱号,其中王紫任、許淩毅兩位同學獲評2021年校園十大先鋒人物。
團隊畢業生就業去向,主要包括國内著名互聯網IT企業(如字節跳動、騰訊科技、阿裡巴巴、美團、京東、猿輔導、滴滴、快手、小米等)、通信運營及設備服務商(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華為、中興、高通、愛立信、大唐移動等)、大型金融企業(如中行、工行、建行、農行、招行等)、研究院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信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計算所、中國移動研究院、中電54所等)、出國留學深造(赫爾辛基大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康奈爾大學、卡内基梅隆大學等),以及部分畢業生選擇前往國家安全部、高校等公共部門就業。
無線通信與智慧微波研究室:圍繞通信、雷達等系統中的微波器件、天線與測試需求,突破多頻帶、小型化、高能效、智慧化等關鍵技術。
研究内容:無源/有源微波器件與射頻系統;功放線性化方法與模拟信号處理; 電磁兼容、MIMO OTA及5G測試技術;新一代通信天線與相控陣天線技術; 基于柔性與超構材料的微波理論與關鍵技術;
核心成員:劉元安、高錦春、吳永樂、于翠屏、黎淑蘭、王衛民、蘇明、郭星月
博士生導師:劉元安、高錦春、吳永樂、于翠屏、王衛民、蘇明、郭星月
碩士生導師:劉元安、高錦春、吳永樂、于翠屏、黎淑蘭、王衛民、蘇明、郭星月
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研究室:圍繞B5G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突破高能效、高頻譜效率、高智能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圍繞小空間高可靠傳感器網絡和網絡化移動智能終端,突破智能、綠色、安全的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感知、傳輸、計算等關鍵技術。
研究内容:5G/B5G無線傳輸關鍵技術與實現;高能效異構網絡融合機理; 智能電網中的通信關鍵技術; IoT智能實體搜索技術; 基于機器學習方法的IoT協同感知技術; 空間網絡接入技術; 超高速網絡交換與控制技術; 邊緣計算與邊緣智能、雲計算技術。
核心成員:唐碧華、吳帆、範文浩、張洪光、劉凱明、劉芳、袁東明、冉靜
碩士生導師:唐碧華、吳帆、範文浩、張洪光、劉凱明、劉芳、冉靜
研究方向:在毫米波/太赫茲天線、光無線融合通信、安全通信、基于機器學習的信号處理技術、通信網絡大數據分析等領域展開了學術研究和工程實踐探索。
學術帶頭人餘建國教授,曾擔任烽火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北方烽火副總經理,兼任國家863跨光電子、通信、計算機網絡主題重大專項專家組副組長、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863、973等項目評審專家,工信部無線電頻率規劃咨詢專家
•豐富的科研項目:團隊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基金和企業橫向等項目20餘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儀器項目,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科研經費充足、科研條件完善
•複合人才培養模式:團隊與國内外著名通信企業和研究機構(以色列moblicom,韓國LG,日本NEC,武漢光迅科技,烽火通信集團,航天五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字節跳動等)保持良好的校企合作培養關系,鼓勵學生赴企業工作實習;團隊與國内外高校(北京大學,複旦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佐治亞理工,澳大利亞聯邦科工研究院等)保持緊密的合作關系,支持學生參加國家留學基金委赴海外高校聯合培養
•廣泛的就業前景:團隊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涵蓋互聯網企業(百度,阿裡巴巴,京東,騰訊等)、通信運營商及設備商(中興,華為,移動,聯通等)、科研院所(中電集團,航天院所等),金融機構(四大行,投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等企事業單位,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高度評價。
團隊簡介:楊清華,高級工程師(教授級),清華大學學士,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博士,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北京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并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号,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長期從事集成電路設計、MEMS 器件等研究,專注于射頻前端芯片設計及射頻模組技術,在射頻前端領域取得了衆多突破性科研成果并成功産業化,曾多次參加半導體行業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及學術報告,核心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發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等行業頂尖期刊上,知識産權專利50餘項,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等多個省部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