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基礎理論中心以國家重大需求或國民經濟發展中亟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為牽引,二十年潛心科研,攻堅克難,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成果,切實解決了多項技術發展中面臨的“卡脖子”難題。
中心包括張曉光教授團隊、劉玉敏教授團隊及韓利紅副教授團隊,主要研究方向為超高速光通信系統中的核心技術、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及光纖激光器與傳感。
張曉光教授團隊帶頭人張曉光教授為“北京市優秀共産黨員”,北京市教學名師,也是北郵“燭光獎”獲得者。團隊長期緻力于研究超高速光通信系統、光子軌道角動量複用、光信号和信息處理、高速光纖通信器件及應用、光纖激光器與傳感。團隊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以及各類省部級和企業委托研發項目5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20餘項,培養研究生200餘名,榮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多名研究生同學獲得最佳會議論文獎、優秀學位論文獎等。
劉玉敏教授團隊主要研究方向為光學超表面以及納米光子器件,特别關注表面等離激元和表面超構材料對光場調控機理及其在新能源、環保等領域的應用;新型低維材料生長機制、結構特性及其物理特性理論研究,特别關注多尺度、多物理場耦合建模仿真;新型微納集成光子器件設計。主持、參與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 973 計劃、國家 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縱向項目。發表SCI學術論文190餘篇,包括一區論文20餘篇,二區論文50餘篇。課題組現擁有大規模計算集群,半導體材料生長設備以及三級顯微拉曼光譜儀系統等測試設備。
韓利紅副教授團隊長期緻力于材料設計與器件模拟、微納光學和量子光學,主要緻力于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有限元模拟等方法,結合理論分析,研究及調控材料的電子結構、光學性質等物理特性。多次承擔并完成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等多項縱向項目,發表SCI學術論文近200 篇,包括一區論文10餘篇,二區論文4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