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怎樣才能迅速治愈傷心?】
解答:當我們傷心時,第一反應就是要擺脫糟糕的心情;就像生病了,馬上就想吃藥。但這世上并沒有治本的“傷心藥”,因為傷心根本不是病——這就是對此問題最好的回答。
受挫、失戀、親朋亡故……但凡人生出現喪失,我們都會傷心。失去了自然會哭,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就像聽了笑話會笑一樣,誰也阻止不了。順利哭出來的人,正常的傷心了的人,随着時間會慢慢康複。往往那些禁止自己傷心,想迅速停止傷心的人,才容易生病。也就是說,該傷心的時候疼了,是心理健康的表現,反之,該傷不傷,不給自己時間傷心,才是“百病之源”。我們都知道普通的感冒并不需要吃藥,撐過去反而會增加免疫力,提高身體素質——正常的傷心就像感冒,會自然好轉,強加幹預反而會降低自己的心理耐受力。所以,如果你正傷心着,沒什麼大不了,好好的、盡情的傷吧,時間是最好的康複劑,千萬不要強迫自己馬上裝成“沒事人”。要知道,人的心,是必須被傷的,隻有傷心,才能讓人長大。《美麗心情》有句歌詞:“隻有被辜負而長夜流過淚的心,才能明白這也是種運氣”——就是這個道理。
【問題二:為什麼我總是缺乏安全感?】
解答:這個世界上,估計沒有人會一直覺得自己很有安全感。這是因為我們對未知的事總有一些擔心,害怕自己控制不了它。我們總會在吃一個陌生的水果前,害怕它是有毒的……其實如果真的咬一口,或許覺得它還蠻甜的。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沒什麼安全感,也不必大驚小怪,這很正常,路人甲路人乙也和你一樣。但請你注意的是,你越不敢咬這個水果,卻還拿着它時,就會越缺乏安全感。最好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幹脆咬上一口,另一個就是頭也不回地丢了它。身在矛盾之中,才是不安的根源,别讓自己那麼為難,才是保證安全感的最佳方法。
【問題三:怎樣才能忘記不快樂?】
解答: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逆向思維”——先來想想“我們為什麼要記住不快樂呢?”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未完成事件”,指曾經讓人不快樂的事,會被記錄下來,留在那等待未來的自己來完成它。比如丢了心愛的狗,當衆出醜,朋友分别,愛人分手……這些不快樂都被記住了,幾年之後,你養了兩隻活潑的狗,成了演講家,有了新朋友,找到最适合的人結婚——你默默地完成了之前被記錄為“不快樂”的那些事,把它們重新标記為快樂。你看,不快樂并不是隻能被忘記的,它之所以不願離你而去,時不時逗留在你心裡,就是為了提醒你“快樂在哪裡”。不快樂是被我們記錄下來的一些“自我考驗”,等着成熟一些的自己回來解決,當25歲的你,可以解決16歲時留下的某個不快樂時,我們就可以驕傲的告訴自己“我真的長大了!”所以,不快樂不必忘記,放着就好,早晚你會搞定它的。
【問題四:我的性格好不好?】
解答:性格沒有好與壞,内向、外向都可以是好性格。隻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什麼樣的性格都會受到别人的歡迎,都有機會成為好性格。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決定自己性格好壞的,隻有是否了解自己、接納自己這一件事。多了解一些自己,就能知道如何展示自己性格美麗的部分,并适當的隐藏和修飾性格裡尖銳的部分;而接納自己,就是少和别人對比,盡量不把事情的成敗和性格挂鈎——“性格決定成敗”隻是口号,不是生活,生活的真相是“接納自己決定成敗”,隻要你可以欣賞自己,你就會懂如何去給自己機會成功,同樣,你也會懂如何讓你的性格每天變美一厘米。
【問題五:怎麼才能知道對方愛不愛我?】
解答:愛是一種情感,所以沒有衡量标準,不可能憑做沒做某件事,就判斷愛或者不愛。愛并不是恒定不變的東西,或許這個人昨天還不愛你,但今天就愛你了,這也非常可能。因此戀愛中的人啊,就算你知道對方愛不愛你,你又能怎麼樣呢?你隻要知道自己願不願和這個人建立持久的相愛關系就夠了。兩個人能否在一起,起決定作用的并不是愛,而是需要:相互欣賞的需要、自尊心的需要、物質的需要、被照顧的需要、負責的需要……在對方認識的人中,你能滿足他最多的需要,他自然會選你。但請注意,有些需要的滿足,并不是靠你的付出,而是性格的匹配。比如有些人就是喜歡照顧别人,而你正好習慣被照顧,你們就正好是一對。不要再糾結在愛不愛的假問題裡了,愛是可以被創造的,隻要你能懂對方的需要,并且不用太難為自己,就恰好能做到。真心不是猜的,而是用你自己的心去感受的——當你在付出真心,沒有懷疑的時候,才能感到對方的真心。
【問題六:我為他付出那麼多,為什麼得不到回報? 】
解答:我們小時候,都接受父母無償的付出,父母的要求也很明确,就是愛——隻要你愛他們,父母就心甘情願的付出。所以我們總會以為“付出換回愛這個公式是成立的”,但在其他人際交往中,這個等式并不成立。就好比你制作了一件名叫“我愛你”的商品,對方并不想買,他甚至可以拿起來把玩一下,然後再放下,這是他的權利,誰都沒有權利逼着别人買自己的東西。“我愛你”不能換來“我也愛你”,甘心付出和必須接受之間,沒有直接關系。你付出是因為你願意,如果在付出前,你沒有考慮對方願不願意接受,這也是一種自私,對方當然有權選擇不接受。我們都知道,接受了别人的付出卻沒能力償還,都會内疚不安的,所以拒絕反而是很體貼的選擇。這世界上很多事付出多少就回報多少,比如天天練習,就孰能生巧。但隻有人際關系,是不能一廂情願的用付出交換的。隻有不算這筆帳,才能快樂的去愛。
【問題七:為什麼我沒有朋友,也沒人懂我?】
解答:每兩個人之間的友情都是不一樣的,友情并不是電視劇裡或者某本書裡定義好的模式,有長久而平淡的,也有短暫卻深刻的……有時候是對友情的那些定義困住了我們,阻礙我們去感受一個真正的朋友,比如他要懂我、原諒我的缺點、對我忠誠……想要朋友,不能想這麼多,隻要微笑地伸出一隻手,就可以了。消除對朋友的界定,給别人接觸自己的機會,才能打開心門。還有一件事,我們需要意識到,我們一生中會有很多朋友,不同類型,不同性格,每個朋友能提供給我們的東西不盡相同,我們不能要求出現一個完美朋友。我們需要在衆多朋友身上,綜合實現我們的“人際需要”和“社會支持”。有句話說“沒人能同你一起成長”,走得路上,會遇到很多人,每個人都會陪你走一段路,有的很長,有得很短,有得在很晚才來陪你……每個人都懂你一些,卻也不完全懂你,這是必然的,正常的。當你試着對更多人傾訴時,也會有更多機會被更多人懂得。
【問題八:壓力很大,失眠怎麼辦? 】
解答:壓力在某種程度上是成長的動力,在日間的工作中,有一些壓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我們也要給自己的壓力一個時間表,就像我們的生物鐘一樣,壓力也需要一個“壓力鐘”,在早晨工作時,壓力可以釋放,但在晚上休息時,壓力就要停止釋放。當我們的學習工作變化、或有突發的事件時,壓力變大,“壓力鐘”需要一段時期的适應,才能重新運轉。所以,有偶爾的失眠,是正常的,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幫助“壓力鐘”升級。首先,要在早上精力充沛時叫醒壓力。比如每天起床後,制定日程表,把可以應對壓力的事,安排在内。比如快要英語考試了壓力大,那早上可以計劃背50個單詞;單位要考核壓力大,那就計劃多幹點活沖刺一把。然後黃昏時,該請壓力變小一些了,就做一些減壓的事,比如吃美食、運動、唱歌、看電影等……切忌不要等到快睡覺才減壓。這樣到了快睡覺時,你的壓力和精力都已經釋放了,并且當你白天做了一些應對壓力的努力後,你就不會那麼焦慮了,自然就能輕松的入睡了。持續這樣一周,自然可以形成新的“壓力鐘”,找回你的三秒鐘熟睡能力。
【問題九:心理測驗結果不佳,就說明我心理有病嗎?】
解答:單一的心理測試結果是不能評判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的,就像不能用體重來衡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特别是網絡上那些自動計算結果的心理測驗,大多都是不準的。心理測驗對心理健康的考察,需要在權威機構,由專業的心理測量師來測驗。比較準确的心理測驗,首先題目很多,一般在100題以上,并且經過抽樣檢驗,信度效度都達标,有較新的常模。并且有專業人員對你的測驗結果進行解釋。并且就算這樣出來的心理測驗結果,也隻是對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提供一個參考數據,心理疾病的診斷還需要行為觀察、生理反應、情緒反應等其他指标,根據我國的心理衛生條例,隻有醫院的心理門診才可以下這個診斷。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測量師都沒有這個權利。
【問題十:學心理學就能治好自己的心病嗎?】
解答:學習心理學并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就像醫生不能給自己治病一樣。學習心理學隻能幫助你了解自己,了解人們心理活動的一些規律。我們的心理問題都是在生活中出現的,所以隻有在生活中的人際交往中才能解決,畢竟我們的很多心理問題,都是由于和他人的連接出問題而引起的,需要通過自我與他人的關系互動才能找到“對症之門”,比如咨詢關系,親密關系,社交關系。靠自己一個人孤獨的學習、反省是不能有具體的生活驗證的。所有的心理學專業工作者,當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時,也是要找上一級咨詢師進行治療的。因此,心理問題需要通過專業的心理咨詢來解決。學習心理學可以禦防一些問題的發生。